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分心成癮


分心成癮
忽然文化 占飛
商品經濟的重點在消費,上癮是萬無一失的促進消費的方法。消費社會的新生事物,許多都會令人上癮。快餐、垃圾食物、香煙、朱古力、汽水、咖啡……減肥、跑步、健身、整容,以至睇電視、上網、社交網站、打機都會令人上癮。對任何東西上了癮,便會不斷消費去滿足該「癮」,少不免產生許多精神問題。

互聯網及手機導致的精神問題,林林總總,稀奇古怪,新聞時有報道。例如:吃飯時先拍攝餸菜的照片放上網,專家說是精神病,會做成「飲食混亂」。「鈴聲焦慮」(ringxiety)則是指患者彷彿聽見自己的手機響起鈴聲。美國有調查顯示,70%的手機機主曾有這類幻聽,問題是有多頻密。最離奇的是「夢短訊」(sleep-texting),患者類似夢遊病人,在酣睡中打、發SMS,醒來自己還不知道。

過目即忘

其實,互聯網及手機影響最大、卻不為多數人察覺或不視為病態的,卻是「分心」(distraction)。五年前,卡爾(Nicholas Carr)在《太平洋》雜誌發表一篇文章:《谷歌是否令我們變得愚蠢?》(Is Google Making Us Stupid?)便是講這個問題。他坦言,上網愈久愈頻密,便愈來愈無法「傳統」閱讀和消化長文章。「傳統」閱讀是一字一句地讀、間中會停下來思考,或在書本上劃線、眉批,或筆記要點。網上閱讀和「傳統」閱讀根本是兩回事。後者是網遊、瀏覽、跳讀和速讀,水過鴨背,過目即忘。他甚至說,網上閱讀乃是逃避「傳統」閱讀的最好方法。

互聯網和電視都會令人——尤其是青少年——上癮。但電視癮和上網癮南轅北轍,剛剛相反。電視台靠售賣收視率賺錢,觀眾最好由朝到晚盯着電視,連「汁都撈埋」。網站卻是靠售賣點擊率而向廣告商收費的。網民最好不斷點擊網站的連結,不斷翻頁。有「彈出廣告」(pop-up ad)的網站,絕不歡迎網民只看一頁,因為每翻一頁,「彈出廣告」就跳出一次,等於多一個點擊。點擊愈多,網站便收入愈高。此所以,網頁設計必定五彩繽紛,引誘你網遊、不斷翻頁。許多網站都把長文章分頁刊登,務求要網民多翻幾頁、多看幾頁。

電視台要電視迷「從一而終」,只顧看電視,沒有了生活,但不幸中有一幸:這無意中「培養」了視迷的專注力。沒有專注力怎可能睇電視睇足一整天?網民剛剛相反,他一上網,網站會引導他不斷翻頁、瀏覽其他網站。網站最不想網民「安分守己」,只看一頁,或一篇文章,或一個錄像便離開。

電視要視迷忠心耿耿。互聯網卻要網民花心,像吃自助餐般什麼都吃,什麼都只能淺嘗一口,吃到飽飽滯滯,看見滿桌美食還想吃。

欠專注力

電視最大的禍害不過是把人變成沙發薯仔,但有一天像戒毒般戒除電視癮後,把由朝到晚睇電視那副狠勁及專注力放在事業或學業上,便會成功。「上網癮」導致的花心卻一無是處。一個欠專注力的人,還可以幹出什麼大事業、大學問?你有沒有認識一些網民,剛剛睇完電郵郵箱或面書,十分八分鐘後又要再看看有沒有新的update?

這種無法專注、分心成癮的現象,美國學者Alex Soojung-Kim Pang稱之為《分心成癮》(The Distraction Addiction,2103)。澳洲哲學家楊格(Damon Young)在《分心》(Distraction,2008)一書中指出:「分心是解放的相反,既看不到生命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也沒有能耐去追求它。」(Distraction is the very opposite of emancipation: failing to see what is worthwhile in life, and lacking the wherewithal to seek it.)

二十一世紀人最矛盾的地方是,經濟轉型到知識型經濟後,愈來愈多人當上「知識勞工」,「食腦」為生。可是,「知識勞工」偏偏要朝朝夕夕使用電腦和上網工作,閒暇時也離不開手機,而這兩個科技,卻無時無刻都會令人分心,引誘人們造訪、瀏覽跟工作無關的網頁。


撰文:占飛

18 May 2013

信報 

香港正在承受聯滙的苦果


香港正在承受聯滙的苦果
社評
日本大幅把日圓貶值以刺激經濟,引起一場貨幣戰爭。本港早已被動地走上同一條路,走了超過五年,期間經濟確有增長,同時帶來通脹壓力,出現樓價急升和貧富懸殊等後遺症。港府對此無計可施,因為決策權在美國手上。但是,現在討論將美元與港元滙價脫鈎已不切實際,寄望於人民幣也難救近火,香港只能繼續承受聯滙的苦果。

根據港大的調查,五月民情指數跌至七十一點九(二百為滿分,一百代表正常),創二〇〇三年後新低,還低過當年六月的水平。近年經濟增長強勁,失業率僅百分之三點五,跟當年連年衰退、失業率高逾百分之八,可說差天共地。

出現這種情況,固然有政治和社會的因素,包括政制的缺陷和管治的差劣,以及日益激烈的中港矛盾,但當年有廿三條和沙士亂局,民情惡劣程度也不過如此。正如本報《新聞點評》專欄周五指出,要解釋民怨因何堪比二〇〇三年,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港元貶值帶來的影響正日趨失控,嚴重影響市民生活。

美國自從二〇〇八年起開始量寬(QE)救市,其實是以貶值美元,提升競爭力;並藉着超低息鼓勵投資和消費,刺激經濟復蘇。由二〇〇七年至二〇一二年,美元兌日圓貶值近四成,兌人民幣和歐羅也貶值近兩成;在聯滙制度之下,港元的走勢也大致相同。

以兌人民幣為例,於二〇〇七年初,每百港元仍可換得一零二元人民幣,但隨即破百,並急轉直下,現時只能兌換七十九人民幣,連八算也不到。從內地人的角度看,來港消費愈來愈便宜,例如五年前在港吃一碟飯要三十元,現在就算加價兩成,按人民幣滙率計算仍然便宜過當年,難怪自由行日眾。

但針無兩頭利,對本港市民來說,港元貶值形同「無形減薪」,就算名義薪酬不變、甚至略增,購買力卻在萎縮。港人近年去日本、歐洲旅遊愈來愈貴,只屬小事;真正嚴重的,在於本港民生用品依賴進口,港元貶值帶來輸入性通脹,百物騰貴,基層市民生活日益捉襟見肘,怨氣衝天也可理解。

同時,通脹加上超低息環境進一步加劇貧富懸殊。基層餐搵餐食,直接承受柴米油鹽漲價,收入增幅追不上物價,遑論有餘錢投資。相反,有錢人雖然也面對通脹帶來的損害,但他們有條件投資,名下資產大幅增值,反令財富增加,矛盾自然日趨尖銳。

近年惹火的住屋問題,也可追遡自同一源頭。從內部看,樓按息率不足三厘,就算樓價急升,仍低於租金回報,有能力投資者自然樂於買樓,既賺價又可保值。從外部看,沿用一碟飯的例子,把一碟飯換為一間屋,即可解釋內地人何解蜂擁來港買樓,因為對他們來說,除了之前可以換取居權,也因香港樓價升幅為滙率沖消。內外夾擊下,樓價升勢難免失控,迫使港府出辣招。

上述各種問題,根源在於本港經濟步伐跟美國不一致,但在聯滙下,被迫跟隨其貨幣政策。在金融海嘯中,本港雖受打擊,但有鄰接內地的地利優勢,卻跟隨美國低息五年,四方熱錢源源不絕,經濟自然亢奮失調。

九十年代中葉之前,本港最重要的角色是把亞洲的貨物轉口到西方市場,美國是主要市場之一,經濟步伐兩地相對一致,聯滙政策有減輕滙率動盪的好處。現在本港經濟日漸受中國內地左右,聯滙這個鈎卻仍緊扣美國。

聯滙制度一向有爭議,但近年關於脫鈎的討論,反而沉寂。一方面,各方已徹底辯論過其利弊,再難有新意。更重要是大家都預視本港貨幣政策的出路,很可能是待人民幣國際化後,轉鈎人民幣,樂觀者認為這將在五至十年內發生。但這五年後的期盼,難救通脹、樓價和貧富懸殊的近火,港府能做的事有限,除了繼續派糖,只能步步為營,避免自己成為引爆民怨的導火線。

信報 

18 May 2013 



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港鐵加價仍不當 政府有責遏加風


港鐵加價仍不當 政府有責遏加風
社評
政府與港鐵商討票價可加可減機制達成共識,昨日公布在新機制之下,港鐵今年六月起調整票價的幅度為百分之二點七,較諸按原機制所擬訂的百分之三點二加幅,降低了大約一成六。

票價加得少了,乘客本該額手稱慶,惟於當前經濟低迷卻百物騰貴的時勢,港鐵在連年賺大錢、去年盈利高達一百三十五億元的情況下,仍然連續第四年調高票價,令升斗市民的生活百上加斤,則難免令人懊惱了。

港鐵的票價調整機制源於兩鐵合併。當年政府在公眾和輿論壓力下,同意地鐵和九鐵在合併前所享有的票價自主權不復存在, 改以一個簡單、客觀和具透明度的「可加可減機制」作為港鐵調整票價的標準,換取市民和議會支持兩鐵合併的方案。

然而,該可加可減票價機制於二○○六年四月公布並於○七年年底實施以來,卻「名不符實」,因為事實上是有加無減,遂招來詬病;其中二○○八年金融海嘯發生,繼後經濟環境陷惡劣之秋,港鐵在該機制之下,二○○九年的票價照加如儀,更令市民怨聲載道,要求檢討票價調整機制的呼聲日高。

原先的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只計算通脹率和運輸業工資的變化,即只反映港鐵的成本增減,藉此決定票價調整與否,及釐定調整幅度。可是,近年影響本港通脹的因素,主要來自樓價和租金的急升,以及人民幣升值加劇了輸入的通脹,副食品價格如脫韁野馬,而香港市民的工資收入,卻遠遠追不上物價的飛漲。於此情況下,市民的負擔能力遂與交通費增幅大為脫節。

是故,在新修訂的可加可減機制,方程式中加入規定每年票價加幅不能高於家庭入息中位數的變動,回應了考慮市民負擔能力的訴求。此外,新機制引進了「生產力因素」,包括港鐵每年由基本業務利潤中撥出部分盈利,注入票價優惠賬戶,作為乘客第二程優惠的款項,讓乘客得以分享港鐵部分利潤;以及針對地鐵服務延誤,若列車服務中斷逾半小時,將會罰款,款項撥入票價優惠賬目,回贈乘客。

多項修訂,無疑已因應公眾的批評而作出改進,可令乘客受惠,也減輕市民的不滿,但其不足與問題依然不少,有待澄清和解決。

一是新機制雖然引入了盈利分享的元素,但比例仍須斟酌,而且港鐵只把優惠歸於乘客的第二程,也實在太「小氣」了,須知很多市民在下班之後都不時需要辦事、進修、找節目,未必乘搭港鐵回程,卻因而不能分享優惠,並不公允。

二是港鐵現時開出將會提供多種優厚「着數」新票種的支票,但到底會否又是故弄玄虛、諸多限制的「花招」,未見真章,惟望他日這些新優惠出台,能夠真正並明顯減輕中長途客的沉重車資負擔。

三是在新機制之下,港鐵服務表現將與罰款掛鈎,並用於票價優惠,但市民絕不願意看到港鐵「有罰無恐」,一旦出了事故,即用已受重罰來堵住悠悠眾口,但因列車服務中斷而造成的不便和損失,絕非票價少許得償而可以彌補,港鐵必須煞住故障漸多的趨勢,為乘客提供最安全可靠的服務。

四是近年內地遊客急增,港鐵車廂的擠迫情況愈見嚴重,乘客感受殊深,當局如何改善「沙甸魚」的苦況,以及對本地乘客給予「補償式」的減價厚待,值得研究。

隨着港鐵載客量逐年上升,其於公共交通的佔有率大增,在幾近壟斷的專利經營優勢下,港鐵有必要減少唯利是圖,增加對乘客的回饋,特別是香港市民的收入正遭受通脹嚴重蠶食,高昂交通費令民生益添苦困,港鐵的加價更恐會帶動熾烈加風,政府有責任用盡一切努力和辦法阻遏公共事業的加價潮,使市民不致雪上加霜。

信報 

17 April 2013 

到處濫殺無辜 美國已無寧日


到處濫殺無辜 美國已無寧日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一、二枚炸彈爆炸造成多人傷亡(寫稿時只知三死百餘傷〔包括一名中國女留學生及一名在終點守候爸爸衝線的八歲小童〕),第一枚於波士頓時間十五日下午四時零九點四四秒引爆,第二枚約於二十秒後爆炸,地點均在市中心馬拉松終點附近;隔了四五小時,遠離市中心的「肯尼地總統圖書館」又發生爆炸,其初警方以為是馬拉松爆炸的伸延,後來證實更可能是電線短路的意外。

每年舉行的波士頓馬拉松(全程四十二點一九五公里),始於一八九七年,以希臘一八九六年夏季奧林匹克的馬拉松項目「十分成功」,波士頓市政府見獵心喜,遂仿效之;雖然首屆波士頓馬拉松只有十八名選手(全部抵達終點),但隨着經濟發達、交通方便及健跑意識普及,參加人數逐年增加,今年這一屆的選手已突破四萬,而夾道旁觀者更在五十萬以上。非常明顯,作為一場體育項目,有這樣多的選手與旁觀者,令馬拉松算得上真正的運動盛會,其對主辦城市帶來的經濟利益亦極可觀。選手報名費一百二十(美元),八成以上選手來自外省和海外(包括香港),他們及其家人與旁觀者為餐館(賽前選手必須大量「進補」,網上遂有波士頓十家提供最多「碳水化合及高糖食物」餐廳的廣告)和酒店帶來近億生意;而前來「打氣」的家人和旁觀者,他們的觀光、消費及購買紀念品,令這場於四月第三個星期一「愛國日」舉行的波士頓馬拉松,為該市「旅遊業」共獲約一億五千萬的進賬。這種不錯的「經濟回報」,令主辦城市(或可收宣傳效益的贊助商)樂意提供巨額獎金及以不錯的酬勞吸引世界高手參賽以壯聲勢!

正因為既樹立提倡運動的健康生活榜樣又有經濟進賬,如今全球主辦馬拉松的城市數以十計,香港今年二月二十四日舉行的已是第十七屆;而揚言會主動發動核戰因此勸諭外國使館人員撤離平壤的北韓,亦如期在「戰雲密布」的去周日舉行第二十五屆萬里台(金日成生地)馬拉松,北韓的目的也許不在經濟收益,以當局深知願意踏足此一「封建王國」的人不多(今屆只有外國選手十四名、本國選手二百三十七名),然而,金正恩志不在錢,其目的無非在爭取西方傳媒的報道,這等於北韓搭了布景板,讓西方傳媒報道那些足以彰顯北韓人民生活幸福國家和平富強的「強國風範」;但此目的顯然未達,以有關報道本便甚少;由於波士頓馬拉松慘劇震驚全球,平壤的馬拉松遂「相形失色」,少人理會。

在波士頓馬拉松炸彈慘劇爆發後,倫敦市政府急不及待地宣布下周日的馬拉松將如期進行,主辦當局剛成功地辦完奧運會,因此信心滿滿,不擔心發生意外,但願倫敦馬拉松平安無事。

二、二○○一年紐約「九.一一慘劇」後一周的九月十八日,美國發生數周連串的生物(炭疽)恐怖襲擊事件(數家傳媒及數名政客收到含着炭疽桿菌的信件),最初輿論及警方都想當然地把矛頭直指激進「伊斯蘭恐怖組織」,但至二○○八年,聯邦調查局長期偵查後確定主犯為生物學家艾文斯(B.E. Ivins),他於是年七月二十七日被捕吞毒藥自殺……。

這次馬拉松炸彈慘劇,除了奧巴馬總統,幾乎美國「所有人等」均認定阿爾蓋達(基地)或其他伊斯蘭激進組織是罪魁禍首,結果是否會與炭疽襲擊案的結果一樣,現在誰都不敢肯定;但奧巴馬顯然極之謹慎,以免激怒對美國不懷好意的「恐怖分子」。不過,據本報昨天網站刊出的消息,聯邦調查局已鎖定目標,正在「追緝一名深色皮膚,揹背包的男子……,該男子操外國口音。」而有報道且指這名男子為沙地阿拉伯人。如果疑犯便是真兇,其國籍其背景已昭然若揭!值此全民(全世界)對警方破案寄予極高期待之際,警方既可能故布疑陣,亦可能情急之下「點」錯良民。無論如何,在現階段,一切都是揣測,不能作準。

由於未看到有關資料,不知「炸彈案」哪國最多,只知美國早在一八八六年五月四日便有無政府主義者及工會會員與警方(和資方)衝突而前者向警方擲燃燒彈的所謂秣市騷動(Haymarket Riot),到了一九一○年十月一日則有「洛杉磯時報爆炸案」(The Los Angeles Times Bombing),時有二名鋼鐵工會會員不滿《洛杉磯時報》偏幫資方,憤而在該報放置定時炸彈,造成該報員工二十死百餘傷的慘劇……;上世紀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世貿中心爆炸及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日的「奧拉荷馬市炸彈案」,大家應記憶猶新。美國炸彈案之多料高踞世界前列,而這些案子的特點為犯案者都是美國人!

這次爆炸,由於在終點附近,總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以此地聚集了不少專業特別是醫護人員及警察,因此雖然驚叫之聲響徹雲霄、人們豖突狼奔,但傷亡者均獲及時急救處理;令人感動的是不少完成及未完成賽事的選手,與聞慘劇發生後,都直跑至附近醫院捐血……。

三、雖然現在揣測炸彈何人所放,很易墜入捕風捉影甚至認定為阿爾蓋達所為的窠臼,但近年美國在世界和平的大環境下,四處撩是生非、南征北伐,以其擁有最先進最精銳的武備,尤其是其無人飛機,所向披靡,不知誤(濫)殺了多少無辜;有人激於義憤向美國本土進行報復,不足為奇,而這些人和組織,便被美國視為恐怖分子和組織。事實上,美國不斷屠殺外國人民(包括美國政府認定的恐怖分子),令「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月前公開警告必有報應(generate retributive violence);而從伊拉克及阿富汗所見,所謂「家製菠蘿」(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IED)已十分普及,且效能(破壞力)愈來愈高,當地美軍及其盟友防不勝防,時有被炸死炸傷的新聞,美國國土安全部官員對此早已憂心忡忡,擔心這種輕便簡單易製的土製炸彈會流入或在美國製造……。立國二百多年,只有美國派兵攻打外國,美國本土從未遭受外國入侵,這與其睦鄰有方及國富兵強有關,但「九.一一慘劇」改變了只有「美國外侵沒有入侵美國」的遊戲規則,認為受美國欺凌的國家無法與美國硬碰,其死士便「不怕犧牲」,以血償血,用IED回敬美國。

「波士頓馬拉松慘劇」也許和這種因果報應(retributive)有關也說不定!

17 April 2013

信報 

金舖大排長龍的上中下籤


金舖大排長龍的上中下籤
投資者日記 畢老林
4月16日,周二。昨天在文末有感而發:你永遠不會知道世界下一秒將發生什麼事……話口未完,美國波士頓便發生三宗懷疑恐襲的連環爆炸,造成至少三死百餘人受傷,真的好嘅唔靈醜嘅靈。

金舖「迫爆」港日對立

發生於波士頓馬拉松大賽終點附近和三英里外約翰甘迺迪總統圖書館及博物館的連環爆炸(兩者是否有直接連繫,警方仍在調查),令美股周一跌勢於午後加劇,道指全日大跌265點(1.79%),標普500指數則下挫36點(2.3%),美股錄得五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金價一瀉如注,本已有觸發對沖基金平掉賺錢倉位以保護整體投資組合利潤的迹象(見4月16日「市評」),先是期銅、期油等商品,繼而是澳紐元等利差交易熱門貨幣,美股這個「最後堡壘」受到波及,看來只是時間問題,波士頓爆炸事件不過是觸發美股調整提前來臨的藉口而已。

金價跌勢慘烈吸引中港顧客瘋狂搶購,金舖應接不暇,成為這兩天本地媒體最熱門的話題。內地客和本港市民對黃金熱情驟增,盛況空前,令老畢想起數天前在電視上看見的另一番景象:大批日本民眾把家中的金飾金器拿到店舖沽售,金行得提早開門營業,方能疏導排隊沽金的人潮。

港日金舖門內門外皆人頭湧湧,但一方「滾水淥腳」惟恐執輸,另一方則大排長龍套現為上;同是黃金,港日何以一異至斯?

中港客跟日民對金價前景看法未必一致,當然是合乎情理的解釋。然而,滙率因素也許才是促成這個對立現象的關鍵。國際黃金價格以美元標示,而港幣則與美元掛鈎,意味以両計的本港九九金價格,走勢緊貼以美元標示的國際黃金盎斯價,不會受到滙率差異左右。

這正是報載名大珠寶連鎖店「懶得」掛上時刻在變、猶如「海鮮價」的黃金牌價的底因。當然,以金價上周五和本周一的洗倉式下瀉,不論以哪種主要貨幣標示,皆難逃「插水」的命運,中間只有程度之差而無實質分別。問題是,日民排隊沽金發生於金價狂瀉之前,大有此刻不沽更待何時之勢,卻又何以致之?

「下籤」亦立不敗

日圓滙價於去年9月底、10月初見頂,美元兌日圓其時低見76/77水平。日本大選當時尚未舉行,惟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上台執政已成定局,而他提出以振興消費告別通縮為最大目標的「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先聲奪人,其人未登「天子」位,已引發投資界尤其對沖基金對日本央行淪為政府傀儡、印鈔絕不手軟的憧憬,押重注於日圓貶值並大獲全勝。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最多人提及的「安倍交易」(Abe trade)是沽日圓/買日股(Short yen / Long Nikkei),半年下來如取如攜,獲利易如反掌。較少人注意的是,自日圓兌美元去秋見頂以來,「以日圓標示的黃金長倉」(Long gold in yen terms),受歡迎程度不遑多讓。這個trade背後的意念,同樣是安倍上場後日圓將貶個不停,惟沽日圓的另一隻「腳」,不是日股而是黃金。

「以日圓標示的黃金長倉」要賺到盡,最理想的情境,莫過於圓滙持續下滑而金價持續上升,賺價兼賺滙,此乃「上籤」。然而,「上籤」開不成不打緊,只要圓滙弱勢不改而金價保持平穩,投資者從日圓貶值中得益,仍然綽綽有餘,此乃「中籤」。再不濟,圓滙金價兩者皆跌,惟日圓跌幅大於金價跌幅,這個trade開的雖是「下籤」,但投資者仍能立於不敗。

從實績上看,自日圓於去年10月初踏上貶值之路起計,「以日圓標示的黃金長倉」迄今年2月中錄得16.4%回報,但期間盎斯金價跌逾半成,圓滙跌金價升這枝「上籤」自然開不成;「中籤」立足於圓弱而金穩,金價去年10月初至今年2月中勢頭頗有拾級而下之象,期間跌幅雖不算大,惟跟「平穩」二字已不符,故「中籤」亦落空。

在這四個月裏出現的,是圓滙跟金價一起下跌,但前者幅度遠大於後者。以此為準,「以日圓標示的黃金長倉」,開的其實乃「下籤」。可是,即使如此,這個trade仍為投資者帶來高達16.4%的回報,可見「安倍經濟學」觸發的日圓貶值潮,着實令不少人飽嘗甜頭,「上籤」、「中籤」固妙不可言,「下籤」卻也無拘。

2月中至3月底,「以日圓標示的黃金長倉」出現調整,主要由於圓滙跌勢略為喘定,而金價則在朝鮮半島危機中應升不升,於牛熊對決中疲態日顯敗象初露。

機警精明勝於大鱷

4月初,日本央行落實超級量寬,圓滙再度下跌,且一度迫近100日圓兌1美元水平,金價亦略見起色,這個trade又重返近期高位,但那可能已是「最後的微笑」。

隨着金價暴瀉圓滙反彈,此一開「下籤」亦能大賺的交易腹背受敵,迅即化作投資者建倉時未有想過的「下下籤」,短短兩個交易天,「以日圓標示的黃金長倉」過去半年所賺非但化為烏有,而且全皆要賠。

如此看來,日本群眾在金價尚未狂瀉而日圓淡倉累積至前所未見高水平之際集體沽金,便顯得十分機警精明、勝於無數對沖大鱷了。

17 April 2013

信報 

黃金孖展風暴的教訓


黃金孖展風暴的教訓
信筆攻略 習廣思
港股上落市震懾不少投資者,一浪低於一浪,一腳低於一腳,加上外圍開始不穩,內地經濟減速,股市突然陰霾滿布。

眼下市況,恒指有秩序下跌,資金繼續在板塊輪動,股市前景很差嗎?答案「不是」。

無疑4月忐忑,阿May來臨時難有好表現,但當第二季尾,內地經濟數據停止下滑並企穩,外資信心則有望提高。

事實上,投資難言最佳入市水平,但當恒指跌至250天線、21000點水平時,港股便有一定值博率,投資者宜耐心等候。

環球金融市場第二季愈趨不明朗,黃金及商品的孖展風暴,美股因波士頓爆炸案下跌,歐羅區政治風險日增,中國復蘇力減弱,港股持續調整。

恒指昨日開市後低見21475點,其後反彈,收報21672點,下跌100點。大市成交額628點,沽空比率11%。成交縮減,「空軍」 不散,恒指尋底未完。

不過,儘管港股拉鋸,但股市在此水平有一定值博率。

21000點具值博率

摸底難度高,如果閣下有資本逐步吸納,不介意買貴,21000至21500點是一個入市水平。

昨天反彈的包括低殘多時的水泥股及保險股,以及中港地產股,反映這批股份有基金捧場客,亦可見近期大行在推介中資股難度大增下,均以推介本港地產股為主。

「本地薑」中,高息房託、香港電訊(6823)皆具防守力,但上升空間不大。相反,地產股經過一輪調整後,估值合理,資產有價,四叔和超人出手增持,也是短期看好的原因。

至於內房股,短期未必轉勢,這批股份是最早下跌的中資股,多隻內房股尋底後有不俗反彈,例如世茂(813)、綠城(3900)、旭輝(884)及碧桂園(2007)。索老警告內房股風險太高,但你看近期中小型發展商繼續在亞洲區發債集資,可見市場對內房股信心未變。

金價暴跌,有人被嚇壞,因為手上很多貨,有人很快樂,要急住掃貨。金價兩日內暴跌超過200美元,是資金狂潮樂極生悲的結果。這場黃金風暴,給予全球各類資產的資金派對一個大教訓。

黃金好友逐個轉軚,商品投資大師羅傑斯分析,金價下跌有四大原因:(1)印度年初大幅調高黃金進口稅;(2)技術走勢轉差,大行警告;(3)塞浦路斯央行沽金;(4)Bitcoin(一種虛擬貨幣)崩潰。

其他可能原因還包括央行「收水」預期上升、通脹風險不大、中國復蘇動力減弱。最有力的莫過於畢老林昨日提及,日債不尋常波動,令投資者需要提高保證金,因而加快黃金套現的沽壓。資金對黃金失去興趣,不能賺錢,不能賺息,通脹未到,寧可買債或炒股,加快投資者沽金的誘因。

金價暴升是錢作怪,暴跌也是錢作怪,是一場孖展風雲。黃金期貨好倉大量縮減,ETF資金大量流出(持金量回到去年6月水平),增加黃金沽壓,直至金價跌穿1500美元後,出現大量追孖展,再觸發更多沽盤。

黃金樓市同樣高危

此情此景,投資者應該不太意外,2011年5月,黃金及商品價格急挫,當時拉登被殺,美元回升,索羅斯沽金,CME上調原油期貨孖展按金。2011年9月,金價創新高後急挫,當時環球經濟有下滑隱憂,美元在避險意識下轉強,但導致商品價格急挫,其實是CME在8月上調黃金孖展按金。

孖展是槓桿代名詞,升得快,跌得更快,升得不真實,可以跌得更瘋狂。今日見金價急跌而入市撈金的人,想保值、抗通脹、做避險等,但如果金價一跌再跌,難道以「十年黃金變爛銅」來安慰自己?

你仔細想想,黃金畢竟就是金屬一塊,當市場預期轉變,被捧至天比高的投資價值,只是虛幻的海市蜃樓。與黃金一樣被追捧炒作,被喻為多功能保值、抗通脹、可升值的樓市,市場最終會否醒覺只不過是磚頭而已,眼前一切不過是泡沫泡影?

黃金大牛市,是央行「放水」、銀紙貶值引發的大升浪,本港樓市何嘗不是。兩類資產不一樣,但支持因素相同,就是聯儲局製造的資金狂潮,如今央行未「收水」,投資者率先沽金,而隨着本港銀行率先加息,本港樓價長升長有的故事,始終一日有盡頭。

不過,大家可以放心,黃金未變爛銅,因為金價一急跌,已有大把人等住入市,而最大買家就是各國央行,所以當金價前晚跌至250周線,即1323美元(當晚低位1322美元)後,隨即出現反彈,這是自2002年後首度跌至250周線水平。暴跌過後的黃金是什麼?是絕佳的博反彈目標、投機對象,金價會有反彈,但冇新高,也不再是安全資產,保值作用存疑。

黃金暴跌警示樓市,但大家可以放心,樓市或會腳震,樓價或會下跌,但當出現大跌,仍有很多人(特別是內地資金)等住入市。不過,無可否認的是,樓房已是投機炒賣的對象,屬高危的投資資產。

17 April 2013

信報 

個股反映內地疫情受控?

個股反映內地疫情受控?
市評

美股周一全面急跌,恒指昨天低開201點,迅即跌至21475的全日最低位後顯著反彈,午市最高升至21813(較周一收市高41點),收報21672,跌100點。恒指開市已低於2月4日至今的下降通道中軸(約於21820點),EJFQ TrendWatch 顯示,指數未跌至下降通道底已出現反彈,更一度挑戰通道中軸阻力(附近水平亦剛形成22000至22100點的小蟹貨區),恒指自4月5日由於內地疫情影響急跌610點後,雖然昨天收市仍輕微低於當日的21726點,然而,市況出現部分正面訊息。
大市成交仍偏低,只有628億元,但已是4月5日大跌市之後的首次成交超過600億元,在恒指跌幅逐步收窄的走勢下而成交增加,最少不應視為負面訊息。至於在美股周一開市前「偷步」急升的港版恐慌指數VHSI,昨天收市輕微回落;因此,相比道指及標普500隔晚顯著下挫1.79%及2.30%,恒指昨天表現已算不弱。
至於港股中短線市寬繼續在低水平徘徊(讀數見「信研必覽重點」),10天線高於50天線股份比率的平滑中線市寬在超賣支持區之下繼續微跌,雖然市寬顯示大市仍未出現明確支持,不過,資金流指標沒有再惡化,讀數甚至稍高於4月5日水平,更堪「安慰」的是,受內地疫情擴散影響而跟隨恒指急跌的航空股,昨天成為逆市表現最出色的板塊。個股方面,主要指數成分股的南方航空(1055)和中國國航(753)都錄得升幅;曾跌穿TrendWatch上升通道底部的東方航空(670),也重返上升通道收市;就連近月來走勢最差而 EJFQ勢頭能量最弱(五格紅色能量棒)的國泰航空(293),收市雖持平,但股價也一直高於4月5日收市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隻航空股都有相對大成交配合企穩和顯著反彈,可能反映內地疫情已經初步受控(而個別近期表現出色的醫藥股,昨天跌穿50天線)。
當然,個別尤其是並非權重的板塊有好表現(航空板塊顯著反彈,與油價急跌亦有關係),不足以代表大市甚至恒指有回穩迹象,況且紐交所中線市寬周一跌穿50%的強弱分界,經驗顯示,假若藉此觸動標普500解決(resolve)兩個多月來與市寬背馳現象,跌幅起碼5至10%。港股短線是否消除再度急跌風險,很大程度視乎美股市寬本周能否收復失地。
更重要的是,直至EJFQ的強弱股指數走勢進一步改善,例如弱勢股指數明顯跌穿50%,而強勢股指數升越20%,突破3月底的高位,再配合平滑中線市寬止跌回升,港股回穩才更有保證。


17 April 2013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