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寒戰》奪9獎平紀錄惹爭議 港產片陷低潮本土化助勝


《寒戰》奪9獎平紀錄惹爭議 
港產片陷低潮本土化助勝
獨眼香江 紀曉風
第32屆電影金像獎頒獎禮在上周六晚舉行,共頒發21個獎項,結果在2012年奪得港產片票房冠軍的《寒戰》成為大贏家,獲得最佳電影、導演、編劇、男主角及新演員等9個大獎,獎項數目平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史上的最高紀錄。

《寒戰》是去年的話題電影,講述一個發生在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智商警匪故事,劇本花了近五年時間精心打造。然而,電影公映後,卻被批評劇情犯駁,且引述不少政府保安部門內部運作的資料有誤,就連前保安局局長、現任立法會及行政會議議員葉劉淑儀也忍不住撰文作「澄清糾正」。

不過,再看今屆電影金像獎的參選名單,具競爭力的影片幾乎欠奉。例如同樣引起熱議的《低俗喜劇》,但如果《低》劇「黃袍加身」,豈不反映香港電影「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資深影評人就向老紀拆解《寒戰》大勝之謎,除因為去年本地毫無突出作品外,更因中港矛盾與本土意識抬頭這兩大氛圍下,標榜「香港優越」的《寒戰》因此被評審青睞,而其他內地元素較濃的參賽電影,便幾乎全軍盡墨。

2013年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以「向菲林致敬」為主題,以紀念菲林對電影製作的貢獻,頒獎禮共頒發了21個獎項。賽事大熱門為《寒戰》與《消失的子彈》,兩部電影同獲最多的12項提名。除兩片外,由梁朝偉及周迅主演的《聽風者》,以及周傑倫與謝霆鋒擔綱演出的《逆戰》,也分別獲8項及7項提名。

不過,當賽果公布,卻叫人「驚喜」至大跌眼鏡。《寒戰》幾乎是獨贏,共獲得9個獎項【表】,獎項總數追平1997年第16屆金像獎中的大贏家《甜蜜蜜》的紀錄,同樣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史上獲獎最多的電影。

至於其餘18部獲提名的電影中,11部電影包括《消失的子彈》、《逆戰》、《太極》、《血滴子》、《華麗之後》、《高海拔之戀II》、《懸紅》、《喜愛夜蒲2》、《高舉.愛》、《車手》及《麥兜噹噹伴我心》最終全部「食白果」。《低俗喜劇》就獲得最佳男、女配角兩獎,《大上海》也獲得最佳美術指導及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兩個獎項,而《春嬌與志明》(最佳女主角)、《大魔術師》(最佳服裝造型設計)、《聽風者》(最佳攝影)、《十二生肖》(最佳動作設計)及《大追捕》(新晉導演),就全部僅獲一個獎。

翻查金像獎歷史,2010年的《十月圍城》及2008年的《投名狀》同曾獲8個獎項,而1996年的《女人四十》及在十六年後,即去年的《桃姐》,就成為金像史上僅有兩部的大滿貫電影,同時贏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男、女主角五個大獎。

而金像獎也有「睇漏眼」之作,例如1987年的經典電影《英雄本色》,雖然在2005年被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選為最佳華語片一百部中的第二名,成為港產片之首,但電影在當年的金像獎中,卻只獲得最佳電影及最佳男主角兩個獎項,可見就算叫好又叫座,卻不一定是金像獎中的獲獎保證。

那究竟《寒戰》何以能大勝?先看《寒戰》的「威水史」,它是第17屆韓國釜山國際影展的開幕電影,去年香港總票房達4268.7萬港元,是全年港產電影最高收入第一名。而在香港以外,該片也獲得第9屆華鼎獎中國最佳影片獎及第55屆亞太影展中最佳剪輯,但跟金像獎獨攬9獎相比,似乎予人感到是威盡本地卻未算揚威國際。有人也把《寒戰》跟03年金像獎最佳電影《無間道》相提並論,《無間道》當年雖然只取得7個獎項,但後來獲荷里活買下電影版權,改編作最後成了奧斯卡最佳電影。

至於該電影的故事,就是講述一個發生在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智商警匪故事,劇本由在影圈工作多年的梁樂民及陸劍青花了近五年時間精心打造,兩人再聯手執導。該電影不乏爆炸追逐等動作場面,題材中更加入不少港人熟悉的社會事件,把涉及執法人員或時事話題搬上大銀幕,藉此反映港人心聲,故被視為是驚喜之作。

然而,當電影公映後,卻有批評指劇情充滿犯駁。前保安局局長、現任立法會及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也忍不住以過來人身份在網上撰文,「澄清糾正」電影內披露政府內部運作的「機密」情節。至於電影中最經典一幕,由劉德華飾演保安局局長「訓斥」記者並大談普通法精神,老紀就曾撰文指出有關言論的謬誤。

老紀請教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理事兼資深影評人林錦波,他承認如以片論片,《寒戰》只是不過不失,放在過去多屆的金像獎中,應難以獲得最佳電影的殊榮,而《寒戰》「獨贏」的原因之一,是去年港產片沒有突出作品,「上年港產片係『平均水平』,即係只係average,無特別出色的作品,電影評論學會今年選時,就提出過最佳電影今年從缺,後來才選出《車手》」。

他舉出前年賽果為例,當時的最佳電影是《打擂台》,同樣因為該年整體作品水平不高,最後有着濃厚懷舊情懷及香港精神的《打》片便成功突圍,「近年影圈多合拍片,認為這些非合拍片講出他們的辛酸,所以《打》片雖然劇情一樣唔合理,但卻是一種可愛的天真。」

翻查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今年1月公布的得獎名單,五個獎項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編劇及最佳女演員,《寒戰》皆未能獲獎,而學會推薦的8部電影,《寒》片同樣榜上無名。

林錦波續解釋,《寒戰》得獎也跟本土意識抬頭大有關係,「套戲本身係本地製作,題才係講香港,最多人講的對白『香港係行使普通法嘅』好觸動大家,都唔理其實講得啱唔啱。金像獎係一班電影人投票,如果套電影係表達緊一啲佢哋擁護嘅價值,自然好順利獲獎;《消失的子彈》就講緊一個發生在內地的故事,成套片大陸感好強;《逆戰》就已經偏離香港,講緊一個人在他鄉的故事,加上在年頭上映較蝕底,結果雙雙食白果。」至於《低俗喜劇》,他指由於該電影太大爭議,故不獲選擇幾乎已是必然。

事實上,除了《寒戰》獲獎多,今年的金像獎賽果也不乏爭議之選。例如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及最佳動作設計,分別由楊千嬅、徐家傑及成龍/何鈞奪得。林錦波指出,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名單中,五人其實都不算發揮出色,故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名單中,最佳女演員經評審激辯後決定從缺;而金像獎過去選取最佳新演員時,不時會出現古怪選擇,或跟投票機制有關,因跟獎項有關的金像獎屬會在這些獎項中的投票比重較大;例如香港演藝人協會(最佳新演員)及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最佳動作設計),故候選人獲這些屬會支持會較有優勢。

信報 

15 April 2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