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期貨夜市開鑼 須加強風險管理


期貨夜市開鑼 須加強風險管理
社評
期貨夜市今天開鑼,增設收市後衍生產品的交易,方便投資者因應歐美外圍市場變化,可迅速進行風險對沖與倉盤調整,的確有助增強香港金融市場的競爭力。然而,在當前外圍環境飄忽不定之際,期指夜市要打下效率市場的根基,必須強化風險管理,穩定市場運行的秩序。

對於設立衍生產品夜市交易,曾經引起業內外廣泛爭議。若干中小券商恐怕成交不足以彌補晚上營運所增加的成本,得不償失,因而反對;外界也有人擔心,若夜間時段成交規模細小,交投量不足,則市場容易為大戶所操縱,翻雲覆雨,一旦市場過分波動,充滿投機,不利整體市場發展。

這些憂慮未嘗沒有道理。從目前市場啟動的情況看,夜市分兩個階段進行。今天起的首階段,只設立恒指期貨、H股指數期貨,並將有黃金期貨的交易。若交易流量發展良好,則次階段將推出更多類別的衍生產品。

至於交易時段從下午五時至晚上十一時,時間跨度覆蓋了歐洲市場的運作,以及華爾街開市後的一段。很明顯,在金融市場高度「全球化」之下,市場消息流傳迅速,風險也變幻無定。過去香港收市後,外圍環境遽變,無論好壞,投資者只能利用其他歐美市場的衍生產品,或夜間提供交易的平台進行風險對沖,本地市場活動有一定局限性。

因此,增設夜市交易,的確有助投資者進行倉盤調整以至風險對沖。事實上,日間時段收市後增設衍生產品,已然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營運主流模式。

據港交所諮詢文件的資料,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歐洲EUREX、大阪證券交易所、澳洲證券交易所及新加坡交易所,都提供收市後衍生產品交易,其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佔正常交易時段的百分比,由百分十五至三十七不等,可見收市後的交易需求相當大。

如今港交所啟動首階段夜市,從市場競爭角度看,有一定積極意義。上月中,上海期貨交易所便透露,為了吸引更多境外機構投資者,並配合「上期所」業務國際化,將於今年推出夜市交易,開通夜間九時半至凌晨二時半的交易時段。

面對競爭,香港要強化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收市後增設衍生產品交易,把交易時間的跨度擴大,覆蓋歐美市場,無疑是因應環球金融市場發展大趨勢必行一步,否則交易肥水必然流入外人田。

至於憂慮夜間成交量不大,致容易令大戶有可「造市」可乘之機,港交所為期指夜市設立百分之五的價限機制,以確保市場不會出現過分的波動。可以說,從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角度衡量,除非有重大利好或利淡的消息衝擊,否則價格出現上下百分之五波動的交易日子並不多見,可足以保障市場「價格發現」的效率。

照目前形勢看,上周日本央行推出「史無前例」的極端貨幣寬鬆政策,劇化國際資本流動的風險;美國三月非農就業數據遠低於市場預期,復蘇穩定性蒙上一層陰影;歐洲衰退壓力加大,歐羅區三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惡化,尤以意大利和西班牙滑坡更甚,顯示歐洲衰退有加劇之憂,令歐債危機有死灰復燃之險。

可以看到,歐美外圍投資環境相當浮動。如今香港增設期貨夜市交易,從好處着眼,有助投資者因應外圍變化而進行風險對沖與持倉量調整,但外圍當前變化波譎雲詭,無疑也為市場帶來高度不確定性。

因此,加強對期指夜市的監督,港交所進行額外的風險管理,降低夜市交易時段所涉及的對手方風險,實在有一定的必要性,並可為下階段發展奠下健康基礎。
 

8 April 2013


信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