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孖展風暴的教訓
信筆攻略 習廣思
港股上落市震懾不少投資者,一浪低於一浪,一腳低於一腳,加上外圍開始不穩,內地經濟減速,股市突然陰霾滿布。
眼下市況,恒指有秩序下跌,資金繼續在板塊輪動,股市前景很差嗎?答案「不是」。
無疑4月忐忑,阿May來臨時難有好表現,但當第二季尾,內地經濟數據停止下滑並企穩,外資信心則有望提高。
事實上,投資難言最佳入市水平,但當恒指跌至250天線、21000點水平時,港股便有一定值博率,投資者宜耐心等候。
環球金融市場第二季愈趨不明朗,黃金及商品的孖展風暴,美股因波士頓爆炸案下跌,歐羅區政治風險日增,中國復蘇力減弱,港股持續調整。
恒指昨日開市後低見21475點,其後反彈,收報21672點,下跌100點。大市成交額628點,沽空比率11%。成交縮減,「空軍」 不散,恒指尋底未完。
不過,儘管港股拉鋸,但股市在此水平有一定值博率。
21000點具值博率
摸底難度高,如果閣下有資本逐步吸納,不介意買貴,21000至21500點是一個入市水平。
昨天反彈的包括低殘多時的水泥股及保險股,以及中港地產股,反映這批股份有基金捧場客,亦可見近期大行在推介中資股難度大增下,均以推介本港地產股為主。
「本地薑」中,高息房託、香港電訊(6823)皆具防守力,但上升空間不大。相反,地產股經過一輪調整後,估值合理,資產有價,四叔和超人出手增持,也是短期看好的原因。
至於內房股,短期未必轉勢,這批股份是最早下跌的中資股,多隻內房股尋底後有不俗反彈,例如世茂(813)、綠城(3900)、旭輝(884)及碧桂園(2007)。索老警告內房股風險太高,但你看近期中小型發展商繼續在亞洲區發債集資,可見市場對內房股信心未變。
金價暴跌,有人被嚇壞,因為手上很多貨,有人很快樂,要急住掃貨。金價兩日內暴跌超過200美元,是資金狂潮樂極生悲的結果。這場黃金風暴,給予全球各類資產的資金派對一個大教訓。
黃金好友逐個轉軚,商品投資大師羅傑斯分析,金價下跌有四大原因:(1)印度年初大幅調高黃金進口稅;(2)技術走勢轉差,大行警告;(3)塞浦路斯央行沽金;(4)Bitcoin(一種虛擬貨幣)崩潰。
其他可能原因還包括央行「收水」預期上升、通脹風險不大、中國復蘇動力減弱。最有力的莫過於畢老林昨日提及,日債不尋常波動,令投資者需要提高保證金,因而加快黃金套現的沽壓。資金對黃金失去興趣,不能賺錢,不能賺息,通脹未到,寧可買債或炒股,加快投資者沽金的誘因。
金價暴升是錢作怪,暴跌也是錢作怪,是一場孖展風雲。黃金期貨好倉大量縮減,ETF資金大量流出(持金量回到去年6月水平),增加黃金沽壓,直至金價跌穿1500美元後,出現大量追孖展,再觸發更多沽盤。
黃金樓市同樣高危
此情此景,投資者應該不太意外,2011年5月,黃金及商品價格急挫,當時拉登被殺,美元回升,索羅斯沽金,CME上調原油期貨孖展按金。2011年9月,金價創新高後急挫,當時環球經濟有下滑隱憂,美元在避險意識下轉強,但導致商品價格急挫,其實是CME在8月上調黃金孖展按金。
孖展是槓桿代名詞,升得快,跌得更快,升得不真實,可以跌得更瘋狂。今日見金價急跌而入市撈金的人,想保值、抗通脹、做避險等,但如果金價一跌再跌,難道以「十年黃金變爛銅」來安慰自己?
你仔細想想,黃金畢竟就是金屬一塊,當市場預期轉變,被捧至天比高的投資價值,只是虛幻的海市蜃樓。與黃金一樣被追捧炒作,被喻為多功能保值、抗通脹、可升值的樓市,市場最終會否醒覺只不過是磚頭而已,眼前一切不過是泡沫泡影?
黃金大牛市,是央行「放水」、銀紙貶值引發的大升浪,本港樓市何嘗不是。兩類資產不一樣,但支持因素相同,就是聯儲局製造的資金狂潮,如今央行未「收水」,投資者率先沽金,而隨着本港銀行率先加息,本港樓價長升長有的故事,始終一日有盡頭。
不過,大家可以放心,黃金未變爛銅,因為金價一急跌,已有大把人等住入市,而最大買家就是各國央行,所以當金價前晚跌至250周線,即1323美元(當晚低位1322美元)後,隨即出現反彈,這是自2002年後首度跌至250周線水平。暴跌過後的黃金是什麼?是絕佳的博反彈目標、投機對象,金價會有反彈,但冇新高,也不再是安全資產,保值作用存疑。
黃金暴跌警示樓市,但大家可以放心,樓市或會腳震,樓價或會下跌,但當出現大跌,仍有很多人(特別是內地資金)等住入市。不過,無可否認的是,樓房已是投機炒賣的對象,屬高危的投資資產。
17 April 2013
信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