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訊號太模糊
信筆攻略 習廣思
金融危機困擾全球,主要市場陷入政策市,各國政策透明度高低不同,譬如中國政策一向透明度低,投資者靠揣摩官員的口徑和態度,以解讀中國的政策。
美國聯儲局雖然有議息紀錄,透明度較高,但投資者經常無所適從,因為對於央行文件的內容,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演繹。
聯儲局周三公布會議紀錄,部分人把焦點放在年底前停止買債,部分人認為買債利多於弊,前者意味着「收水」,後者意味着「放水」。
這些都是市場噪音,投資者想知後市去向,真正要聽的是聯儲局主席貝南奇的講話,其次是副主席葉倫。「收水」還是「放水」,就業市場可給予指引。要聯儲局年底前放慢買債步代,甚至結束買債,條件是就業率持續改善。周三晚美股創新高,熱錢湧入的理由是水會繼續放。
港股第三日反彈,但市場博反彈的熱情大減。內地3月份新增貸款額大增,A股昨天開市反彈,帶動恒指反彈至22251點,有力屠熊,惟午後指數急跌,重磅藍籌股升勢無以為繼,恒指昨天收報22101點,上升66點,大市成交額只有580億元,沽空比率9.5%。「空軍」狙擊目標是盈富基金(2800),沽空比率高達73.6%。
恒指在下降通道上落,短期以好淡拉鋸為主。事實上,港股反彈3日,資金每天炒作不同股份,第一日資金挾淡倉,第二日炒超賣板塊,第三日借城鎮化之名挾資源及機械設備股。每次反彈都是短暫投機,現階段每逢下跌都是收集時機,尤以績優股可取。
買本地薑穩陣過中資股
恒指反彈,資金追落後,留意許多防守股這兩日升至新高,香港電訊(6823)突破去年12月高位,收市後遭股東套現。領匯(823)、置富(778)近日股價見新高。市場一邊炒反彈,一邊買高息股。
大市波動之時,往往就是尋寶的時候。兩大智能手機設備股因大行唱淡而股價急跌,投資者不妨等待調整後再吸納。
事實上,投資者第二季買「本地薑」,風險低過中資股,當中可留意地產股。本港樓市「腳震」,但地產股的表現卻是另一回事。四叔名言「買股好過買樓」,這句話仍然受用。
地產股經過一輪調整後,估值回落,業績期過後,各股質素更清晰地呈現眼前,最近大行分析員再建議買入地產股,四叔、李超人出手掃貨,更是看好的最大訊號。
中港股市資金派對2月結束,轉炒日股,續炒美股,不知短期會否回流中資股?答案是未必那麼快。
再看資金流,熱錢買貨集中,狠且快,很容易推高指數。瑞銀私人銀行亞太區研究報告下調中國股票的投資建議,把中國股票前景下調至「持有」,理由一:政策前景不明朗;理由二:在未來一段時間會跑輸其他亞太區股市。
換屆過渡期 新政惹不安
投資買賣,看評級倒是其次,最重要是看理據分析。瑞銀這份報告非常實際,它提及看淡中資股似乎有違投資者直覺,因為中國經濟仍在復蘇,仍處於健康軌道,而且中國市場仍具吸引力。既然一切看似相安無事,風平浪靜,為何要看淡?
一個角度是,其他亞太區股市上升潛力較高,本欄看好亞太區股市,因為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亦受惠日本終極量寬。另一個角度是,去年第四季後,內地刺激經濟的態度明確、經濟由谷底復蘇,但相信股市只能在高位運行,再上升空間不大。即是說,股市欠缺經濟數據刺激,欠缺主題、概念、政策的炒作因素。
目前中國還有哪些政策風險?「兩會」前,新樓市調控政策出台;「兩會」期間宣布鐵路部大改革;「兩會」後宣布整頓內銀。另一邊廂,人行進行「正回購」,可見內地有意把貨幣政策從寬鬆回復至常態。
中央見到哪裏出問題便出招,這些政策出台時難免引起憂慮,但市場很快便消化,畢竟調控政策只會引起短期陣痛,長遠卻是利好。
那市場有何不安?瑞銀的報告提到「這屆政府剛剛履新,就面對住這樣複雜的局面,政策前景存在不確定性,可能成為MSCI中國指數的阻礙因素」。事實上,不是「可能」,而是正在發生,也正是外資熱錢離開的原因。
投資者對中國政策的轉變感到不安,無所適從,外資對中資股的熱情減退,轉炒其他資產和股市。講白點,中資股罪在「跑輸」,而不是因危機殺到而下跌。
所以,當上述不明朗因素消散、市場稍為釋疑後,熱錢或會重臨,再開始新一場派對。
信報
12 April 2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